文章作者:佛山翠控文章来源:http://www.cuikong.net发表时间:2023-01-10 12:00:49
只要中国人将翡翠用到了极致,不只作为首饰还有摆件、器物等。也就属清朝宫殿的翡翠器物最多,有数百件之多,数量居世界博物馆之前列。只怪翡翠进入皇家视野的时刻太晚了,到明末清初才被使用,但凡早进入一二百年明朝的首饰就会愈加五光十色。
翡翠的雕制,由于规划理念的不同、商场审美需求的不同,以及雕制工具、工艺的不同,清代与现代呈现了许多的不同时代特征,稍有判定翡翠阅历的人,基本上都能通过对器形与刀法的观察,对雕工的新旧有一个最少的判别。即以翠手镯为例,旧的翠手镯形状多为藤条形、圆棍形,清代早、中期只要一种藤条式雕刻形式,素而无花,但加工打磨得十分光滑,看不出刀痕,戴着也很舒服,尤其是手镯的里口,一点毛碴的痕迹都没有。清代晚期开端呈现了扁口形镯,即形状为口里是扁平的,口外为泥鳅背状,这种形状的手镯一向延续到了今日,当今商场上绝大多数的翠手镯都是这种扁口形手镯,由此能够知道,扁口镯呈现的上限时刻是在清末。
另一种饰物便是翠牌子,清代翠牌子的雕法是正面人物或图画,反面诗词,而现代翠牌子的雕工规划,除了一面图一面字外,更多的是将图画与字规划在一面,使人感觉主题比较乱,所以觉得翠牌子还是仿旧的雕刻看着舒服些。不过,仿旧的雕饰往往过于繁复,容易呈现雕制工艺上的瑕疵。
翡翠项圈的新、旧做法也有所不同。清代晚期多用上等翡翠磨成圆珠,穿成项圈,每个珠子挑出来都能够成为一件独立品,属老种翡翠,而项圈的形状为宝塔形,即圆珠从中心开端,中心的翠珠最大,往两边的翠珠直径越来越小,这样把直径大而质地好、淡雅硬绿的翠珠佩带在胸前,显示出翠项圈的价值。而新的翡翠项圈则否则,是把翡翠磨成大小均匀的珠子串成,用料也和清代的有所不同,多不用上等翡翠,而是新种翡翠,绿色浅淡均匀,地子多是半通透或微通透状,看上去也很漂亮,但价值却远不及清代项圈,也有少数翠项圈穿成塔式,从用料上看翡翠不够优质,新种翠,大多为新做工。
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,清雍正时期翡翠器物是极少的,而到了乾隆时期翡翠器逐渐增多,最鼎盛的时期便是晚清慈禧掌权时期,她是名副其实的翡翠发烧友,所以翡翠器物也是包罗万象,所制翡翠器物多为扁方、簪、环、镯等花素首饰。
首席估价师:李老师
电话:13352828282(含微信)
地址:广东省佛山市平洲玉器街西136号